商業筆記, 成長策略, 新創筆記, 生產力

筆記軟體 Heptabase 成長策略:僅花一年多,付費用戶從 1 擴張至 1 萬

Heptabase

Heptabase

先前,參加了 2022 Meet Taipei 活動,聽了關於「YOU CAN GET INTO Y COMBINATOR!」的演講。四位講者都是美國創業加速器 Y Combinator 的校友。其中一場講者,正是先前有寫過筆記軟體 Heptabase 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詹雨安。他分享 Heptabase 如何成功申請進入 Y Combinator。

「想看看當 Notion 和 Figma 有了孩子」這是 Heptabase 在 Y Combinator 的介紹頁面上如此寫著。他們打造出一款「可視覺化」,並結合「卡片盒筆記」的筆記軟體,記錄腦中的思考歷程。

這也不同於常見的筆記軟體 Evernote、Notion,或是以「卡片盒筆記」為概念發展出的  Roam Research、Obsidian 等數位筆記工具。

延伸閱讀:筆記救星 Heptabase:結合 Notion & Figma 優點提高生產力

Y Combinator Motto :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 & Growth

「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打造人們想要的東西)、「Growth」(成長),這是詹雨安一開場即分享來自 YC 的座右銘。

有趣的是,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 並不是打造那些人們需要(need)的產品,而是人們想要(want)、會為此付錢的產品。

這也牽涉了一個重要的概念,產品真正解決了什麼問題。這問題需要確實存在,而且是人們常會遇到的問題,卻沒有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

以 Heptabase 來說,瞄準知識工作者的筆記痛點:如何有效記錄腦中的思考歷程。於是,他們推出可以讓用戶一目了然的筆記關聯性的「可視覺化」功能。這也是過去筆記軟體中比較少看到的功能。

對一家新創來說,Growth (成長)是企業攸關存亡的問題。因此,Measure and improve the right metric (找到能夠測量、改進對的指標)是衡量成長重要的關鍵。

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Build Product、Talk to Users

要將 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 的概念成功轉化為業務,則需要專注在兩件最重要的事上:Build Product (打造產品)、Talk to Users(和用戶對話)。

在打造產品初期,將以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性產品)為優先。接著,以這為基礎持續優化、調整。

詹雨安坦言,「在創業初期,我們就浪費半年的時間。」為了想打造出最完美的產品、用 Figma 做了 100 種版本,但從未向人亮相過 Heptabase 的原型(Prototype)。這也讓他們距離用戶真正需要的產品越來越遠。

為此,他們調整了方向與策略。詹雨安開始大量地和用戶對話,找出用戶、市場真正想要的解決方案。

他加入Discord、Telegram 等各大知識性社群、主動聯繫可能對 Heptabase 的 MVP 感到興趣的用戶,邀請他們使用,並了解他們的 JTBD(Jobs To Be Done,需要完成的工作)。

JTBD 是哈佛商學院教授 Clayton Christensen 所提出的,他也更為人熟知的是,提出「破壞式創新理論」。

這項理論是從消費者/顧客的角度來思考,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使用產品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他們不僅僅是購買了一項產品與服務,而是藉由這些東西幫助他們完成了哪些需要/想要的工作。

舉例來說,消費者購買電鑽並不是真正想要電鑽,而是電鑽可以幫助他們在牆上挖洞、掛上自己喜歡的裝飾。電鑽只是一個工具,幫助客戶達成他們想要目標的媒介,客戶真正的需求是在「牆上挖洞」,從這方向去思考,或許也能提供各種不同以挖洞為核心的服務。

Heptabase 從 1 到 10000 名用戶的成長階段

2021.06- 2021.10:從 1 – 100 位用戶

從 2021年 6 月開始, Heptabase 有了第一位用戶。在當年的 10 月,他們花了4個月的時間,用戶從 1 位增加到了 100 位。

針對用戶,他們做了兩件事。第一,為用戶建立了 Discord 社群。第二,會一對一地聆聽用戶的回饋與需求。

在產品早期階段,能夠透過社群、一對一的方式,取得用戶最真實的回饋,也有助於持續優化產品。

因此,在產品面向上,Heptabase 則追蹤使用的留存率、每天推出新版本。詹雨安也提到,「很多用戶會蠻驚訝,怎麼上次回饋才說到的功能,隔天就推出了。」

在這階段的收益和投資上,Heptabase 處於種子輪前,拿到兩個天使輪和 Y Combinator 的資金,MRR(Monthly Recurring Revenue)則為 250 美元。

2021.11- 2022.05:從 100-1000 位用戶

在這階段,正好處於 YC Demo Day 之前,詹雨安強調, 「這1000 位用戶是會真的會付費的用戶」,來向 YC 證明自家產品是真的能解決問題,且能轉化成收益的。

他們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不再提供免費服務,而是要用戶花 84 美元的年費來使用 Heptabase 。」

至於,為什麼會有從免費轉為付費的轉變,詹雨安說了一個蠻有趣的洞察。以前期階段來說,他們不需要更多用戶,而是需要「更有品質的用戶」。

這些用戶,正是真正遇到非常困難問題,而且願意花錢付費使用 Heptabase 的服務來解決問題的一群人。

因此,在這階段中,Heptabase 的年度經常性收入(ARR)來到了 10 萬美元。以 170 萬美元完成種子輪,參與這次籌資的有,HOF、 Kleiner Perkins、YC 等。

針對優化產品上,在這階段他們做了兩件事:降低退款率、提升使用留存率。了解退款主要原因後,他們也針對特定功能不斷迭代,來使得退款率降低。

2022.06- 現今:從 1000-10000 位用戶

僅花不到兩年的時間, Heptabase 的付費用戶從 1 位成長至一萬名。詹雨安表示,基本上,我們都是在做和前兩階段一樣的事:降低退款率、了解退款原因。

比較特別的是,在這階段中他們也開始關注幾個指標:DAU/MAU,以及耗費時間等。

延伸閱讀:AI 筆記軟體 Mem,能用 AI 解決哪些筆記痛點?

後記

自從今年中寫了《筆記救星 Heptabase:結合 Notion & Figma 優點提高生產力》這篇文章,主要介紹 Heptabase 在做些什麼、討論了現階段的競爭者有誰,以及未來可能的走向等。

基本上,這算是一篇很商業故事的文章,卻沒想到成為本站的流量台柱。到現在我還是不太理解這篇文章帶進許多流量的主因,但我猜想可能和《卡片盒筆記》一書有很大的關係。

在寫《筆記救星 Heptabase》時,看了蠻多的資料,實在是蠻好奇未來 Heptabase 的發展。因此,在會後也有機會問了詹雨安兩個問題。

在未來 Heptabase 有沒有可能走向「產品導向式成長」 (Product-led Growth, PLG)的模式?

他表示會,只是目前還不確定會成行的時間。蠻有趣的,當時陸續寫了 Heptabase 和 PLG 相關的文章,就有猜想這可能是他們的下一步。

要推升用戶另個階段的成長,勢必需要讓更多用戶體驗到 Heptabase 的服務,以 PLG 作為成長策略可能是當前合適的選擇。

延伸閱讀:Canva 重新定義設計:由產品導向式成長 PLG 推動的商業模式

在這場分享中,他也提到,「未來 Heptabase 將走向組織協作,但2B、2C 的商業策略完全不一樣。」總之,有種 Figma 成長策略的既視感。

第二個問題,蠻想知道未來 Heptabase 會不會導入 AI 技術?

近來,筆記軟體 Notion 推出 Notion AI,用戶只要告訴 Notion 你需要些什麼,他們就能夠幫用戶生成想要的內容,像是部落格文章、求職信等各種內容。

或是,剛獲得 OpenAI Startup Fund 領投的新創 AI 筆記軟體 Mem。這幾家共同點都是將目前成熟的 AI 技術導入知識管理軟體中。

詹雨安的答案也很有趣,這需要去看用戶是否有這樣的需求,而不是我們想不想做這個。

簡短地交談,可以感受地出來 Heptabase 的團隊是真的很重視用戶的需求,並且將產品奠基在用戶真正的需求,而不是共同創辦人期待看見的功能。

參考資料

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 “Here is the secret to success: have a… | by Grow Your Idea | 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