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存款放在銀行定存利率差,但股市的波動好危險,感覺隨時會賠掉自己的辛苦錢,還沒找到更好的方法,就先維持現狀好了。如果你這樣想的話,那很可能已經落入「現狀偏差」的陷阱裡。該如何解決這個世紀難題?
人們喜歡維持現狀的傾向,不只出現在我們的資產配置上,它其實還默默地影響著我們的各種決定。
內容目錄
我們都曾經掉進「現狀偏差」的陷阱裡!
不喜歡眼前這份工作,卻也不知道要轉戰哪個產業;覺得自己和現任不適合,卻也不知道要如何解決眼前難題;覺得自己和夢想越離越遠,卻也不知道要怎麼樣追上。
你是不是想著,我也不是沒有嘗試做過改變,只是要嘛被拒絕,要嘛都沒甚麼太好的結果,在沒找到看起來不差又合適的方法前,還是先維持現狀吧(攤手)…
或許,你會開始說服自己這一切,其實沒有這麼糟糕,但你內心依稀知道這一切看起來是真的有點糟。
延伸閱讀:總是活在後悔中?掉進多重宇宙的「反事實思考」陷阱
不冒險的「現狀效應」,卻可能帶來更大的風險?
回想一下,即便今天沒有刻意安排座位的話,不論是你去開會,或是去上課,是不是幾乎都坐在同個位置呢?或者,上次你去你最喜歡的餐廳時,是不是再度點了一樣的餐點?
1988年,研究人員薩繆爾森(William Samuelson)和澤克豪(Richard Zeckhauser)在一系列實驗中,請參與者扮演決策者的角色,並問他們一連串的問題,結果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那就是人們對於維持現狀,表現出不成比例的偏好。於是,他們把這種認知偏誤稱為「現狀偏差」(Status Quo Bias)。甚至,當我們在做重大決定的時候,人們也會出現先「維持現狀」的偏見。
我們都聽過「溫水煮青蛙」的故事,知道安於現狀就會像那隻被煮熟的青蛙。同時,我們也懂改變、踏出舒適圈的過程,又讓人痛苦不堪。於是,在沒有找到任何好方法前,就先「維持現狀」吧…
延伸閱讀:前景理論是什麼?面對選擇你害怕風險,還是尋求風險
如何不安於現狀? 2 步驟帶你打破「現狀效應」
第一步:覺察自己的決定,是不是被「現狀效應」綁架了?
你我可能都聽過「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你不冒險!」的這句話,但你知道要人放棄原本擁有的事物,去追求一個具有風險的事情,本身就很違背我們的天性嗎?
只要是人,都會有「趨吉避險」的傾向。比起改變可以獲得好處,人們才不想放棄眼前所擁有的一切。因為損失的痛苦程度,遠遠超過好處所帶來的愉悅感。這也是行為經濟學中的「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
舉個例子,假設你今天要換工作,你的參考標準幾乎都是以現在這份工作作為參考值,對吧!可能薪水要超過現在這份工作15%、可能交通時間不能超過1小時等標準…如果沒有達到,似乎很難說服你離開現在的工作。
但是,如果你今天決定轉職,這些參考標準又會變得非常不同。因為對你來說持續待在當前產業,長遠來看,你一直處於損失的狀態。所以,還不如趁早離開。
第二步:重新定義目標,讓人找到打破現狀的勇氣
有發現嗎?
兩個截然不同的目標,讓人做出完全不同的決定,重新思考和定義你真正需要的投資組合、理想工作、理想關係等目標。這也會讓人更具體地展現行動,可能是開始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等。
當然,維持現狀當然也有好處,它減少了改變所帶來的風險。畢竟,每個決定的背後都有風險、都可能會造成損失。
因此,當我們在衡量眼前情況時,現狀就成為了基準值。只是人們也會忽略改變之後,所帶來的潛在好處。
就像老話說得,「人生最大的冒險,就是不冒險」,但如果不冒險的你,永遠無法理解這句話到底是不是真實的?畢竟你怎麼會知道,身處平行時空做了另一項決定的自己,會得到什麼,又會損失什麼呢?
後記
看著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作者理查塞勒(Richard H. Thaler)和凱斯桑思坦(Cass R. Sunstein)所寫的《推出你的影響力》,背後放著MC HotDog 熱狗的〈改變〉。(對,不只看書,我連寫稿都在聽饒舌歌)
歌詞中一語道破,「你想要改變世界,最後發現世界改變了你…你想要改變一切,你說說而已」「You wanna change,你說你只是苦無機會,理由你一直編,乞求你走的路不要一直偏」。
面對「現狀效應」,我們偶爾可能都像歌詞中所說的,成為了說說哥、說說姐。想要投資、想要換工作、想要做點什麼,其實都有很多資源和方法可以學習,只是安逸的現狀,讓人舒服卻自毀。
最後,如同MC HotDog 熱狗唱得:「別再說著無意義的話,拿出你的努力,如果不想一敗塗地的掛。你想要機會 ,但你改變了嗎?不改變自己,你要怎麼改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