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常會想像個平行時空的自己,選了另外一個選項,從此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嗎?那其實你已經學會心理學的「反事實思考」(Counterfactual Thinking)。
但除了科幻式的平行時空想像之外,它還可以幫助我們對生活各方面上有更不同的思考框架。
內容目錄
你內心也有這些假設性的小劇場嗎?
如果我今天早點出門,那我就大概就不會遲到;如果我在股市大跌時,有加碼買進那支股票,或許我現在就可以獲利了結。
如果我當時跟他告白,現在我們可能就在一起了……(腦中想起如果還有明天的旋律)
這些是不是常常出現在你生活中的小劇場?
想像平行時空的自己,做了另外一個選擇,擁有一個比現在的你,看起來更好、更棒的結果。但通常這些假設性的問題都沒有發生,你還是那個「看起來選錯」選項的自己。
什麼是反事實思考?
以上,其實就解釋了心理學中部分的「反事實思考」。
換句話說,我們會思考生活中已發生事件,各種可能的替代方案(possible alternatives),其中有些可能會和現況完全相反,就像上面提到的例子,這也是為什麼這叫「反」事實思考。
為什麼上面的案例,只解釋了部分的反事實思考呢?
關鍵就在於,當我們用「如果…我就…」的假設問題時,某種程度已經預設這個結果是正向的,是討喜的。
但是,生活怎麼可能如此順利,一定會有那種時刻是,你覺得「好險如果….不然我就….」的避險(否則結局肯定會更糟糕)的時刻。
像是,好險我在最後一分鐘把答案改過來,不然我可能就跟金色證書擦身而過了;好險當時有人對我伸出援手,不然我不知道我可能要躺在馬路上多久…。
反事實思考的概念,可以根據你所設想的結局好壞,進一步細分為想像結局是正向的「向上反事實思考」,或是想像結局是糟糕的「向下反事實思考」。
這兩種不同思考方式,常會出現在我們的腦中,但它卻對我們的心理健康感受上有非常大程度地不同。
延伸閱讀:前景理論是什麼?面對選擇,你是害怕風險,還是尋求風險
你如何看待你的選擇?
再舉個更具體一點的例子,你如何看待你自己的選擇(可能是離職轉職、開始/結束一段關係等)呢?
偶爾你會很後悔自己當初幹嘛做那個決定,或許如果在前公司/前任待久一點,現在的自己就會擁有更穩定、更幸福的生活。
但當然也有另一種狀況是,你很慶幸自己做了這樣的決定。如果當初沒有決定離開,或許你會覺得自己現在可能會過上更無力、更糟糕的生活。
過去研究 [1] 中,就發現和向上反事實思考相比,向下反事實思考會人們對生活有一定程度的滿足感。換句話說,你現在可能覺得好險當初決定在股市低點all in,不然現在可能不會有這些報酬之類的。
向上反事實思考對生活滿意度比較低,主要有後悔、自責的情緒和想法,覺得如果過去的自己多做/少做哪些部分,或許就會不一樣了。
但這樣的想法,或許比較悲觀一些,其實反過來說,也會幫助我們在下次遇到類似狀況時,可以進行優化和調整。
當你會回想過去的種種決定,出現各種假設的情況,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在這兩種不同思考下,其實並沒有哪個比較好,哪個比較糟,他們各有優劣勢。
你能做的就是專注在現在能做的,以及關於未來你想過上什麼樣的人生。
參考資料
[1] McMullen, M. N., & Markman, K. D. (2000). Down ward counterfactuals and motivation: The wake-up call and the Pangloss effect.
後記
其實,在我大二的時候,就聽過「反事實思考」。那時候,老師在社會心理學的課中,說著大家是不是某天遲到的時候,你會開始回想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腦中開始浮現各種可能性。
如果我今天早一點出門,或許就不會錯過那班車,現在也不會遲到了;又或者,如果我今天搭手扶梯都是用走的,可能可以搭上前一班車,現在也不會遲到了;如果我今天早個三分鐘離開書店,我或許不會在早八的課遲到了。(對,我大學的時候,每天早上都會去書店再去上課,這個習慣常常被我朋友笑說,「她不是遲到,只是看書太入迷」),諸如此類的小劇場在腦中浮現。
對於每天需要通勤的我來說,當下聽到就覺得天啊,怎麼都把我內心的想法給說出來了,我真的就是這樣子欸。我之前也一度忘記這個概念,雖然依稀記得「反事實思考」的概念,但它的中文和英文的專有名詞真的超難記。
直到,最近讀了《造局者:思考框架的威力》裡面剛好提到「反事實思維」,而作者們認為這樣的平行時空的想像方式,可以改善我們的思考框架,簡單來說就是類似像逆向工程逆推每個環節,以及它可以持續優化/改進的地方有哪些。關於實際上可以如何做,也可以參考我的書評文章,總之是蠻推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