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知道我努力求勝,背後要做出多少犧牲,」這是點燃2020東京奧運聖火、日本網球名將大坂直美(Naomi Osaka)在最新同名影集中所說。揮別先前法網退賽風波,她首度公開分享自身經驗,也呼籲外界關注運動員的憂鬱症等心理健康議題!
5月底,世界排名第二、已拿下四座大滿貫的大坂直美在法網公開賽首輪勝出後,因長期飽受憂鬱症之苦,拒絕接受賽後記者會。爾後,遭到罰款,並被警告若未履行受訪義務,恐遭禁賽。
最終,年僅23歲的她,以保護自身心理健康為由,決定退出本屆法網。消息一出,也震撼體壇,外界聲援、批評的正反聲浪都有。直到7月初,她成為《時代》雜誌最新一期的封面,才正式對外訴說,她的退賽告白。
內容目錄
不OK,真的沒關係嗎?
她以<不OK,也沒關係!>(It’s O.K. Not to Be O.K.)為題,寫道「我以為我們幾乎可以同意,我們每個人都是人,都會受到感受和情緒的影響,」也提到自己的行為,可能讓某些人感到困惑。
身為全球矚目的體壇新星的大坂直美,場場比賽背負各界和贊助商等的期待。「但在球場上的失利,賽後記者會上總會受到媒體記者的審判。屢次讓她陷入懷疑自我的狀態。」這是她在專欄中的退賽告白。
「只不過我上班打卡,是要來贏球的。」她在最新迷你影集《網球天后大坂直美》中坦言,打球的時候,自己心理就像是機器人一般。基本上,每天就像在上下班打卡。
沒有人喜歡輸的感覺,更何況是運動員。
可是,當賽後媒體檢討式的提問,讓人陷入更憂鬱、焦慮的狀態時。運動員能夠拒絕受訪嗎?這成為大坂直美與大滿貫主辦方的矛盾與衝突點。
力挺BLM後,再度為運動員的心理健康發聲!
「也許我們應該賦予運動員,可以獲得精神休息的權利。」大坂直美在專欄中再三強調。
她積極為運動員的心理健康喊話,如同去年她在社群聲援「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停止亞裔仇恨(Stop Asian Hate)運動,並在去年美網出賽,分別配戴印有7名遭警方執法過當,而遇害非裔人士名字的口罩。
她也是少數為種族正義公開發聲的菁英運動員,並表示她想在由白人主導的運動中,展開一場對話。同時,身為非裔、亞裔,以及女性多元族群的她,在過去的一年裡,可能承受更強烈的脆弱感受。
過去相關研究發現,當自身團體的成員,成為被歧視的目標時,個人會遭受替代性創傷。且大坂直美身處的日本文化強調內斂、壓抑等,可能會加劇她的焦慮和脆弱性。
近期,她再度為運動員的心理健康發聲。也在文中提到,自己本來就很內向,不喜歡引人注目。但我總是試著讓自己為我認為正確的事情發聲,這背後往往得承受極大的焦慮作為代價。
【延伸閱讀:反歧視浪潮下,我們更該關注隱藏在日常的「微歧視」!】
成為心理健康的倡議者,試圖消弭精神疾病的汙名!
「運動員的心理健康需求、身體健康需求同等重要,」墨爾本大學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教授珀賽爾(Rosemary Purcell)強調。
尤其是,處於運動生涯巔峰的職業運動員。關於運動員的心理健康議題,也是大眾較少關注的。
珀賽爾進一步解釋,這些運動員多半無法擁有正常的社交生活,同時更承受外界的嚴格審視,以及來自各界壓力。社會期待看見英雄式的運動員,反而認為不應該公開傾訴自己脆弱的一面。
然而,心理健康議題卻常常被大眾所忽視,且容易被污名化的。全美大約有20%的成年人,將近4700萬人患有精神疾病。其中,女性的患病率是高於男性。部分原因來自女性面臨更大的社會壓力,或經濟困難。
過去一年多以來,相關調查就發現全美有42%的成年人出現焦慮或憂鬱症狀。且這個數值是2019年的6倍。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惡化、汙名化較為嚴重的,多出現在少數族群。
長期以來,大眾傾向認為精神疾病患者,應該自己克服這些問題。但,關鍵就在於心理健康的議題,疾病背後的成因有許多,並非靠著自身就能夠解決。同時需要家庭、社會等多方一起協同。
當然,在大坂直美公開發聲後,其實也引起大眾對於職場心理健康的討論。在全美約有半數的勞工會擔心在工作場所,討論心理健康問題,並害怕如果他們尋求幫助會產生負面影響。
而她的公開自我揭露長期受憂鬱症所苦,運用自身社群,成為心理健康的倡議者。或多或少,也讓外界、大滿貫主辦方正視菁英運動員的心理健康議題,並試圖消弭精神疾病的汙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