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筆記, 永續商模

不到三年,成為獨角獸的碳計算新創 Watershed

watershed

能夠在 A 輪融資吸引到凱鵬華盈(Kleiner Perkins) John Doerr 、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Michael Moritz 共同投資的碳計算新創「Watershed」有什麼獨特之處?

這也是 Doerr、 Moritz 在 1999 年投資 Google 後,再度聯手投資。

專為企業計算、減少碳排的平台 Watershed,在 2019 年由 Taylor Francis、Avi Itskovich 和 Christian Anderson 共同創辦。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三位除了對解決氣候變遷問題有熱情之外,也都是線上支付服務商 Stripe 的校友。而且,Stripe 也致力於減碳、除碳的行動。Anderson 也曾協助推出 Stripe Climate,這是接受企業捐款來資助除碳的計畫。

左起,Taylor Francis, Christian Anderson, and Avi Itskovich

碳計算市場熱

他們只花了 2.5 年的時間,讓 Watershed 成為了獨角獸。這比 Stripe、Uber 和 SpaceX 等公司都還要快。很大一部分和碳計算等相關產業處於順風狀態有關。

為了達成 2050 淨零目標,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等國際市場,相繼祭出碳排報告揭露的法規。測量、揭露碳排成為各企業不得不做的事。

但要如何知道自家碳排有多少,卻成為許多企業頭痛的問題。這也催生了不少碳計算新創,像是Watershed、Persefoni 和 Sinai 等。

根據 PitchBook 資料顯示,2021 年碳排放計算軟體市場就吸引到創投投入 3.56 億美元。這個數字是 2020 年 6300 萬美元的 5 倍多。到了 2022 年 2 月,Watershed 剛完成了 B 輪融資 7000萬美元。

Watershed 瞄準並解決碳計算的痛點

Watershed 的主要業務:根據客戶提供的數據,針對碳盤查(Carbon Footprint Verification)的範疇一、二、三來進行碳排的估算。

在碳盤查中,通常「範疇一」(Scope 1)﹐「範疇二」(Scope 2)可以根據公司營運的數據來進行計算。但是最困難的會出現在「範疇三」(Scope 3),這也是大部分企業的碳排放源。

「範疇一」是企業/組織直接排放的溫室氣體,像是工廠生產的直接碳排、製造過程使用甲烷等氣體。「範疇二」(能源的間接排放源,像是輸入電力、熱或蒸汽而造成間接排放溫室氣體。

「範疇三」(Scope 3)不容易計算的原因,在於即便企業把自家的碳排計算得很精準,但依舊無法得知上下游的碳排。而且供應鏈往往佔企業碳排很大一部分。

在這類別中,它涉及其他間接排放源,由組織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像是採購原料生產與運輸、產品生命周期所產生的排放。

典型「範疇三」碳排計算難題

在典型的「範疇三」(Scope 3)碳排計算難題中,解決方案通常會拿出特定產業的平均值來計算。但這會出現一個問題是,容易導致計算偏誤,而低估碳排。

身為 Watershed 客戶之一、專賣沙拉連鎖餐廳業者Sweetgreen,宣布將在 2027 年達成碳中和的目標。但他們難以計算沙拉原料「帕馬森起司刨絲」的碳足跡,這是Sweetgreen 碳排放密度最高的原料之一。

Sweetgreen 也遇到了「範疇三」難題。起司刨絲涉及供應商如何處理牛隻的牛糞和甲烷排放等。他們直接和 Sweetgreen 的供應鏈合作取得更精準的數據。

除了掌握精準數據,還有減碳、報告等一條龍服務

Watershed 有三大目標:測量、減少和報告碳排放。除了能幫企業計算碳排,更有一條龍的減碳服務與產品。

有了企業碳排的基準值,接下來就是如何減碳、有效地找出關鍵 20% 減少 80%的碳排。

因此,他們也推出互動式減碳儀表板、內部的氣候顧問、碳補償市場,幫助企業找到排碳源、追蹤減碳成效,以及如何將減碳落地化等。

另個比較有趣的業務是,Watershed 也把「自動生成報告」加進來。比方說,TCFD、CDP、SASB 等都是企業要寫的揭露報告。這件事有新創專門在做,但 Watershed 聰明地把這個業務綑綁(Bundle)進來。

來自新創、科技巨頭的競爭對手

專注服務科技和 DTC 產業的 Watershed,目前知名客戶有線上支付服務商 Stripe、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零售巨頭Walmart、租房平台 Airbnb 等。

另外,兩間也同樣是在做碳計算的新創分別是 Persefoni、Sinai。加上 Watershed 這三家雖然都在做碳計算,但稍微不同之處,是他們的客戶群。

Persefoni 主要以銀行、投資者和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為主。這也使得他們是唯一一家使用 PCAF(由歐洲開發並獲得 250 家金融機構支持的氣候揭露方法)的碳計算新創。

另一家 Sinai,則是專注在資源密集型行業,像是運輸、採礦和建築等。

科技巨頭紛紛加入碳排放計算市場。像是 Salesforce 在今年2月推出最新版的「淨零雲」軟體平台,用來追蹤和分析氣候數據。Microsoft 在 2021 年10月也推出競爭產品。 

和這些競爭對手相比,Watershed 有幾個優勢和風險。

第一,客戶服務單純,計算較容易。以科技和 DTC 產業為主要客群,理論上會比金融機構、運輸等產業,在碳計算上更單純。

當然,這點是利也是弊。Watershed 的客戶多集中在科技產業,比較容易形成風險。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他們得再擴增更多元產業的業務。

第二,碳計算數據的獨特資源。即便 Persefoni 也在做相同類型的業務,但他們在碳計算仍處劣勢,多以「產業平均值」來解決「範疇三」的問題。

因此,未來 Watershed 如何善用自身的「數據」優勢,來建立特定領域的護城河,蠻值得關注的。

當 Watershed 累積夠多的客戶後,所擁有碳排數據勢必將更精準,也就能提供特定產業的供應鏈碳排數據,甚至可提供客戶媒合到更低碳的供應鏈夥伴。

如果時間拉長至十年,碳計算市場依舊很夯嗎?我的答案是或許不會比現在夯。以十年的時間來看,減碳還是會達到一定的臨界值。完成 ESG 的「E」後,最終仍要往 S、G 靠攏。

延伸閱讀:幫助品牌在二手轉賣市場找到商機的 Tr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