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讀物, 心理科普

《僧人心態》心得:找到減少焦慮、過正念生活的方法

僧人心態

僧人心態,方智出版

生活常讓你感到焦慮、心煩?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過著內心平靜的生活,成為現代人遙不可及的目標。有沒有方法,可以讓人學習好好照顧自己的心,Jay Shetty 的這本《僧人心態》,成為現代人心靈最好的良藥。

被譽為「數位時代下的心靈導師」的謝帝(Jay Shetty),過去其實是商學院的高材生,後來因緣機會下當了三年的僧人。

另外,也非常推薦他經營的Podcast節目《跟傑﹒謝帝一起找到人生目的》(On Purpose with Jay Shetty)。

如果你有印象社群曾經瘋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Everyone has a different clock.)影片,正出自己於他。在這段演講中,他也提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和步伐,別讓任何人用他們的時間表來催促你。」

《僧人心態》究竟是什麼?

在深談什麼是「僧人心態」(monk mind)之前,先來談談站在僧人心態反面的「猴心」(monkey mind)。

猴心喜歡在不同念頭、活動之間切換,常常為了小事分心,會因此過度思考、猶疑延宕。

這樣的心態,也讓人的情緒變得更容易抱怨、比較、批評,讓負面心態和恐懼佔據自己的內心,更容易讓外在事物,掌控自己的人生。如果人生是一艘船,擁有猴心心態的人,比較像是船上的乘客。

不同於猴心,僧人心態更聚焦在專注於問題的根源,會努力破除負面心態和恐懼,比起擔任船上的乘客,擁有僧人心態的人更像是船長,帶著意圖,並有意識地生活,掌控自身的情緒與精力,尋找意義。

講到這裡,哪個是想像中的你呢?

謝帝認為人要走向僧人心態,會經歷三個階段:放下、成長和付出。而《僧人心態》整本書的架構,也就是圍繞在這三個階段。

關於放下會談到,該如何放下外界的聲音、負面情緒和恐懼。關於成長,如何找到自己的目的(法)、好好照顧自己的心智。接著,關於付出,則是去感謝生活中平凡的事物,也成為服務他人的人。

延伸閱讀:如何改善拖延? 5 步驟幫你找回生活掌控權
開車
Photo by Jan Baborák on Unsplash

濾除雜音,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才能真正「放下」

社會學家查爾斯庫利(Charles Cooley)說道「我不是我認為的自己,也不是你認為的我,我是我認為你認為的我。」

究竟「我是誰?」「我的身分認同又是什麼?」這都圍繞著我們所建構的價值觀,正如庫利所說我們所認為自己包含了社會、親朋好友的期待等。

但是要建構出有意義的生活的第一步,就是「濾除雜音,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當你懷有和其他人不同的夢想或目標時,有些人會鼓勵你去試試看,有些人則會唱衰、說出一些貶低你的言論。

focus
Photo by Stefan Cosma on Unsplash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兒子拍著籃球、使出渾神地力氣投籃,大喊著「我要加入NBA,我要加入職籃,」爸爸聽到後,笑了一下,「我小時候的籃球好不到哪裡去,你大概也跟我一樣」。

最後,兒子悻悻然地把籃球裝在提袋裡。爸爸就說出劇中最經典的對話,「別讓別人告訴你你辦不到,就算是我也不行。如果你有夢想,就要守護它。」

關於我、關於夢想等都圍繞在我們的價值觀上,但這依舊是個很抽象的概念。作者 Jay Shetty 就列舉兩個方法:

第一,你可以觀察自己的選擇,言行如果合而為一,那就是你的價值觀。

dream
Photo by Randy Tarampi on Unsplash

不管是你的時間、金錢、吸收的資訊都花在哪裡最多,如果你重視家庭、友誼等關係,那花在上面的時間應該也是要相對較多。第二,打造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環境,注重與自己來往的人事物。

延伸閱讀:《Headspace冥想正念手冊》心得:什麼是冥想?正念能減壓?

3 個步驟,讓你放下恐懼和負面情緒

「如果你有能力就幫助人,如果沒有,至少做到不傷害他人,」達賴喇嘛說道。

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有不爽、反感、嫉妒,惱怒、焦慮等負面情緒嗎?或者,偶爾在生完氣、大暴走後,懊悔不已自己剛剛沒有控制好情緒,太失控…該怎麼做才能讓人好過一點,甚至與負面情緒共處。

又或者,面對未知、我們無法掌握的情況,害怕和恐懼的情緒會襲來,開始想像些還沒發生、根本不可能發生的場景。

像是「萬一我沒有面試上這間公司,我可能這輩子都找不到工作了…」「萬一對方今天再不回覆我,我一定會被罵到臭頭…」恐懼讓我們開始無來由地想像各種狀況。

作者謝帝就提到,「恐懼的肇因是執著;恐懼的解藥是抽離」。可以透過一步步地提問,自己內心真正害怕、恐懼的是什麼?或許是擔心自己落後別人、未知的一切讓人感到害怕等等,往下探問,就會發現自己「真正」恐懼的事物,這也正是人所執著的。

Photo by Claudia Wolff on Unsplash

除了向下探問恐懼外,從恐懼中「抽離」。

刻意拉開距離,用僧心觀察自己的反應。如同佛教的論師寂天說:「我不可能一手掌握所有外在事件,但如果我能控制自己的心靈,那還有甚麼需要控制的呢?

作者提供 3s轉化負面情緒的技巧:Spot(指認)、Stop(停止)、Swap(調換)。首先,指認、覺察自己的感覺或問題。

接著,停下來了解情緒和問題的本質。可以用越具體的字彙形容當前的情緒越能夠幫助你,像是生氣、不爽更深層的原因,可能是無力、懊悔等,究竟是什麼影響你的情緒開關,可以停下來思索一下。最後,眼前的問題可以換另一種新的方式處理嗎?

延伸閱讀:今天的你幸福嗎?正向心理學研究:越快樂越成功

學習謙卑、學習感恩,是世上最強大的解藥

想讓自己感到快樂,卻始終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似乎成為現代人的通病。又該如何做,才可以感受到幸福、快樂?或許,你已經想到盡量少抱怨、多接近有正能量的人等方法。

謝帝提到,只要記住兩件事、忘記兩件事,就能學習謙卑。首先,要記住兩件事,那就是「我們對他人做過的壞事」、「別人對我們做過的好事」。他認為前者可以幫助我們時刻提醒自己的不完美;後者則是提醒我們都需要別人的事實。

要忘記的兩件事則是,「我們對他人做過的好事」、「他人對我們做過的壞事」,前者會時刻提醒自己曾經幫助過別人哪些好事,卻也讓自己落入期待受到對方回報的圈套裡;後者則會讓憤怒和怨恨在心中一點一滴地累積。

這樣也會讓人從關注自身利益的「我執」中,有更寬廣的視野。

monk
Photo by Arisa Chattasa on Unsplash

「只要試著在每晚睡前的5分鐘寫下今天值得感恩的三件事,就能讓你感覺更幸福、更快樂,」老實說,我以前在課堂中聽到這個研究結果的時候,完全不覺得這是真的,因為也太簡單了吧!

直到有次工作,我得自己一人得面對龐雜且沉重的貨物,不免有著各種焦慮和煩躁情緒。但是一份來自郵務士的善意,卻幫我解決了眼前的問題。

我們一起搭著郵務車穿梭在大街小巷內,即便過了4年,我還是非常感謝他,而且還記得那天的許多細節。在最糟糕的時候,總是有好心的人會釋出善意。

這是我遇過最棒的人:每個相遇都是緣分:一位快樂郵務士教我的事

生活中有沒有那種時刻是當別人幫助你、給你回饋時,即便這件事非常小,但在那一刻,你是真的發自內心地被溫暖到,甚至會想感謝的人事物呢?

或許,從今天開始每天用短短的時間,記錄下當天值得感恩的事。在生活中關注的面向不同,你的心境也會發生改變。無法避免會碰到意料之外的事情,卻有很多很美好、很棒的事情,值得你記得。

後記

記得《僧人心態》剛出版後,就被放在書店一進門口的最佳位置,看著書封不少人應該都對 Jay Shetty有印象。

直到,最近開始聽 Jay Shetty 的 Podcast,短短20幾分鐘的內容,他會分享一些如何讓自己情緒保持穩定、如何正念冥想等方法。

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Jay Shetty每次都會在 Podcast中唸出幾位觀眾的留言,並且可以感受到他是發自內心、真誠地感謝對方。

這是一本我寫完書評之後,即便已經寫了2000多字,我還是帶有一些很棒的觀點,沒有講到的小遺憾。它是一本值得買下、細細且多次品讀,並且實踐書中的每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