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已連續多天出現嘉玲捷報,社群偶爾會跳出《俗女》的相關文案,還沒看過的我,總覺得只因為取自嘉玲諧音,發文推出原著書籍等商品是有些牽強,但也不知道轉換率的成效如何,對於社群文案的跟風內容還是持不同見解,好的有點太囉嗦,但總而言之我還是被影響了!
雖然沒有跟上前陣子的風潮,但或許是日前開始著手些婚姻、背叛相關的心理學,總覺得自己不夠有經驗,編輯的回覆信件中,提到或許可以加入戲劇元素,腦海中想到多種不同的影劇,最先想到和議題較相關的是《誰先愛上他的》,就這樣又重複看了三四次,每一次的感覺,有著多種層次的,而邱澤和謝盈萱的表演能量是強烈卻又細膩底勾勒出內在的悲傷。
內容目錄
39歲的大齡女子
《俗女養成記》以永遠不是台北人的台南女兒陳嘉玲作為敘事觀點,在外人的眼中,她就是一位沒結婚、沒房、沒車的大齡女子,更被簡單詮釋為一定有問題。
在家人眼中的她,還是和小時一樣,活潑可愛、落落大方,慶幸終於是可以找到好歸宿的女兒,卻又被一紙新娘不是她的喜帖給拉回現實,「意想不到」才是她的本質,她也在阿嬤的後事中,做出讓種人覺得荒唐的舉動,卻能夠讓觀眾在好氣又好笑中,感受到她對於阿嬤的愛。
在她小時候眼中的她,想提醒自己:「親愛的陳嘉玲,妳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忘記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妳可以跌倒再站起來,作夢又醒過來;妳又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妳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妳自己。」
一無是處的我,是不是讓家人失望了,會因此不愛我嗎?
「什麼才是愛?」是多數人的疑問,也是《俗女》試圖說出的故事,沒辦法用兩三句清楚定義它,但它的本質是無理的,是用心感受,然而我們總是受到旁人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成就,貼上一無是處的標籤,或許就像導演是枝裕和《比海還深》中面對客戶一句:「我的人生是哪一步走錯了呢?」
飾演良多的阿部寬,沉默地沒有回應,或許說中他自己也想釐清的問題,這一語也戳中觀眾的痛點,考不上理想學校或科系、找不到理想工作,又或者嫁不出去等,害怕自己的平凡、魯蛇、一無是處的標籤,是否讓家人一再感到失望,也疑惑著與家人間的愛會不會因此減少?
我只是需要一個愛我的人!
面試官一句:「對你而言,快樂是什麼?你有想過自己10年後會是什麼樣子嗎? 」頓時,使她語塞,這是在異鄉工作二十幾年後,回到台南,經歷不同關係的紛擾,才有餘力思考的問題,不論對小時候的阿玲來說,幸福快樂是在看到不會說台語的班長家有著華麗的裝潢,為她準備下午茶的媽媽,回到家也想要依樣畫葫蘆的模仿著,直到發現對方的爸爸是如此暴力的對待他們。
回頭想想自己家,雖然不是大富大貴,沒有華麗的下午茶,沒有字正腔圓的國語,好像沒有值得炫耀的事,但每天晚上全家人圍著圓桌一起吃飯,一起分享今天發生哪些事,開著孫女不是自己親生的玩笑,簡單又善良的家庭關係,不論遇到哪些挫折,我們都能一起面對解決。幸福也一直都在,只是自己身在其中沒發現而已。
微妙的母女關係,既矛盾又彼此依附著,就像導演Greta Gerwig在《淑女鳥》的訪問提及,世紀的愛情故事是母女關係,彼此倔強冷戰,卻又在背後默默的關心彼此,擔心她會不會在陌生的地方餓了,面對什麼困難或挫折。
家庭裡,也一直都有個在中間協調的爸爸,不會特別要求你的課業或工作,但他總是希望你幸福快樂渡過往後的每一天,他也總是用不同的想像盡全力陪伴你,逗你開心。
在《俗女》的每一幕我都非常非常感動,上一秒哭得唏哩嘩啦,下一秒你又會被謝盈萱所呈現的阿玲笑到不行,但最喜歡的一幕,就是阿玲爸媽帶著小阿玲離開音樂老師的家,聽到老師和其他學生家長也說出音樂天分高於自己的話時,父母沒有責怪,也沒有憤怒,就這樣找了一家小攤販點了很多很多的菜,擔心她餓著,面對生活前,先好好填飽肚子吧!
「親愛的陳嘉玲,從現在開始,從這裡開始,不要再忘記了,我想要對妳說,對不起,謝謝妳,還有,我愛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