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沒聽過「複利效應」(The Compound Effect)?大家都知道積少成多、從小處開始累積,也會慢慢變大的老派成功法,但是有多少人真正付諸行動呢?恐怕是少之又少。以下5個步驟,帶你找回人生掌控權。
此時,你腦中是不是想起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那句超經典名言,「Life is like a snowball, all you need is wet snow and a really long hill.」(人生就像雪球一樣,你所需要的就是找到濕漉漉的雪和一條長長的坡道)。
換句話說,只要時間拉長,雪球就會慢慢變得越來越大顆。這就是「複利效應」。當然,大家最常聽到複利效應,主要都是用來談如何把自己的資產翻倍再翻倍。
但是,《複利效應:6步驟引爆收入、生活和各項成就倍數成長》這本書不一樣。作者戴倫哈迪(Darren Hardy)教你如何把它用在生活中。他也是美國商業雜誌《成功》(Success)的前發行人暨總編輯。
內容目錄
人人懂的老派成功法,為什麼還要讀《複利效應》?
「你一定要去看這本書,」朋友在訊息中瘋狂推薦我《複利效應》,她依舊忍不住補充「我最近看了這本書覺得有超多收穫」。
猶豫再三的我,覺得這真的是個很老派的成功法,有需要花錢和時間讀嗎?(我想你可能也有相同的煩惱,才會看到這篇文章。)最後,看了看商品頁面下的評價,覺得好像還不錯,就直接下單吧。
沒想到,這是我這一批訂書中最先看完了一本。書,真的很好看。我完全可以理解朋友的大力推薦。
首先,《複利效應》不只是個談老派成功法的書,它還會改變你對於人生的看法與期待。其中,書中作者提到有次被問到「你維持一段人際關係,你有幾%的共同責任?」
看到這裡我直覺想,當然是一半一半啊。但講者說,大錯特錯,「是100%」。無論如何你對自己的人生、選擇和種種事情的回應百分之百的責任都在你身上。
簡單來說,你對你的人生有100%的掌控。不論是人生中的作為或不作為,都由我們自己負責。好,光看這句可能會覺得有點幹話。即便我們知道這個事實,但還是在面臨挫折和困難等時,會想推卸責任、把一切怪罪到別人身上。
延伸閱讀:如何擁有「成長心態」?3步驟讓你不再我就爛、邁向成功
覺得自己沒什麼成長嗎?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第二,想付諸行動,作者手把手教學,保證你一定能夠學會「複利效應」。看完書,要來實踐複利效應,但是不是會怕內容太哲學、太抽象,而難以踏出第一步呢?這個焦慮,在這本書完全不會出現。只要你按部就班、照順序寫下自我量表,改變就正在發生了。
其實,這本書真正打動我的是「想要改變的渴望」。有時候,生活或許會到一個瓶頸是你好像擁有了什麼,但卻也在這個現況中,找不到方法來成長、突破。
我蠻喜歡作者在說道設定目標的重要性,「只要是你敢生動想像、熱切渴望、由衷相信,並且熱情去做的事情,必將發生!」。他也補充,這是暢銷書《秘密》強調的吸引力法則。
每年初設定的新年目標,這張清單大概會有11個月淹沒在資訊海中,通常要到了年底,才會想起自己竟然有設定減肥十公斤的目標,結果根本根本沒達成,竟然還變胖….
五步驟,讓你順利完成新年目標
STEP 1:先挑選一個你想改變的領域,接著追蹤記錄你的選擇與行動。
迎向改變的第一步,就是留意、覺察自己的行為。你的新年目標可能是,希望自己的銀行帳戶錢變多,或是盡量不要花太多時間在社群網站,不想讓自己的心思在關注、羨慕別人的成就等。這些你想要改變的目標都很好。
接著,追蹤記錄自己的行為,為期 3 個禮拜。想要銀行存款變多,那麼你就要去追蹤記錄自己的每一筆支出,不管多上至萬元、小至十元的支出,都要記錄在你的APP或是筆記本中。想要改善浪費時間的問題,那就記錄下自己每天的時間都花去哪裡了。(因為我們多半想不起來上週你在做些什麼。)
為什麼要三週,其實是一個新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這樣做,其實不只是讓人留意自己的選擇,是如何影響你的行為。也是讓目標時刻出現在你的腦海裡。畢竟只有先衡量自己的行為後,才能管理或改善。
成功、卓越不是因為做了多少大事而發揮功效,而是你選擇做對許多小事、避免做錯小事上,成千上萬的重複這個規律,「複利效應」就會發揮影響。
STEP 2:找到你的為什麼?想像你想變成怎樣的人
「重複的行為造就了我們,」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道。我們都了解習慣的重要性,它掌控我們大部分的生活模式。閱讀、運動等的好習慣,會帶我們上天堂;愛抱怨、賴床、吃垃圾食物等壞習慣,注定會讓人在痛苦深淵。
為什麼我們會持續壞習慣?明明我們知道壞習慣對自己的身體不好,但是我們還是會沒有多想地繼續熬夜追劇、抱怨自己一團糟的生活。因為做這些壞習慣,可以讓人當下獲得「即時滿足」,它就形成一種心理學習為學派中所謂的正增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
對此,你需要「找到你改變的動機」、「想要變成怎樣的人」。找到你想要做出改變的為什麼,你的選擇需要和你的渴望、夢想相關。凡事都有可能嗎?做出改變的行動時,內心一定會有很多的自我懷疑與焦慮。
但是能夠支持你繼續下去的,就是找到你的「內在動機」,可能是想要幫助更多人、自己真的很想深入研究某個領域。你的內在動機,不是金錢,也不是任何物質目標,因為這樣你一定走不長久。
【至於為什麼,可以參考這篇,延伸閱讀:認識過度辯證效應!不可以用「獎品」,來鼓勵孩子探索興趣?】
STEP 3:為早晚建立屬於自己的儀式感,召喚「大魔」的出現
作者所謂的「大魔」(BIG MO),就是動能。或是可以理解成慣性,當你進入新模式,要達到動能,必須持續努力、維持習慣、紀律,而你的成就也會越來越多。
接著,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你要做的事情,融入你每日、每週和每月的行事曆中。像是定期記錄自己的支出、回顧自身在哪些項目的支出最多,可以如何改善等等。
此外,也可以在早晚建立儀式感,來幫助自己掌控一天。起床後的你,就下意識地打開手機,回覆工作、朋友的訊息嗎?或是在睡前,你擔心會漏接任何重要訊息嗎?我自己也發現,有段時間我幾乎快被手機綁架。
直到我看見一段影片分享在早晚建立半小時,其實這段時間不算太多,卻能幫你找回掌控感。心理學家也認為人對自己保有掌控感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
後來,我為了準備多益,就開始試試這個方法。每天提早0.5–1小時起床,開始狂唸文法、練聽力等的方法。這段時間就全然屬於自己所掌控的,暫時不要用手機,等你結束這段儀式後,準備好了再開始面對今天的種種事情。
而作者建議在早上可以想一下自己所感恩的事物,或是為了達成目標今天需要做的三件事。到了晚上睡前,你可以閱讀半小時,也回想今天的表現,哪裡表現得好,值得記錄下來,哪部分可以再繼續加強。
STEP 4:留心你看到的資訊、來往對象,以及你的生活環境
第四步,時時留意外在環境,也會深深影響我們的生活和目標。前面提到與「複利效應」相關的步驟和概念,多半和自己主動追蹤記錄行為、掌管例行公事有關。
作者認為三種影響力,會是我們需要積極留意的。1.)你餵養你大腦資訊的「輸入」;2.)你頻繁接觸或來往的「對象」;3.)你所身處的「環境」。
「Garbage in, garbage out.」(垃圾進,垃圾出),在統計學上有這麼一個說法,把一些垃圾、無意義的數據放進去,也只會跑出一堆錯誤、沒有參考價值的結果。
同樣,我們需要留心平常的自己都接觸到什麼樣的內容、資訊,而不管是正向有益、負向無腦的新聞或文章等,都會默默地影響我們的價值觀和情緒。所以,記得選擇能夠幫助自己變好的內容。(像是我的文章哈哈~)
「你,是你最常相處的那五個人的平均,」作者的導師對他如此說道。畢竟大家都聽過物以類聚的概念,好的朋友會和你一起成長,從長時間來看,你們的相處是有正向意義的;但如果是消極的朋友、酒肉朋友來往,你很難期待你的生活有變好的可能。
因此,盤點你的交友圈,真的不適合的,可以選擇切斷關係、或是有限交往。而覺得能夠一起變更好的、能督促你的朋友,就繼續擴大交往。
再來,主動為自己打造一個正向、有益的環境,也就是你圍繞在你身邊的所有人事物。換句話說,你為自己設立那些標準,你的生活也會在無形之中成為那種水準。
這讓我想起喜多川泰在《書房的鑰匙》中,提到將書房打造成自己專屬的聖域,用閱讀來洗去身上的汙垢。或許,從書房著手打造適合自己的環境,會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STEP 5:每天再多做一點,超越期望,飛輪就會加速
「別指望事情變得更容易,要期許自己變得更好,」這無疑是作者對讀者的當頭棒喝。
隨著挑戰變多、變難,我們的步調可能更容易受到影響。但是如果我們的要求超過期望,也就是超過剛剛好的目標,那麼我們就可能迎來更好的成果。再多要求自己一點、可能多打一通電話,多寫100字等,付出多些努力,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後記
最後,謝謝看到這裡的你!你已經不小心看了3000多字,為自己掌聲。這篇整整超出我本來想寫1000字上下的書評。
這是少數,我只分了兩次、一口氣寫完的稿件。因為這本《複利效應》雖然只有幾百塊,但它所帶給你的效益和行動,將會完全超乎你的想像。
其實,我自己也是深信複利效應的人。雖然我沒有作者這麼有規劃性地去執行,但是我從大學到現在就不斷在部落格上寫作,嘗試各種題材,而這個行動也為我開啟許多新可能。
總之,非常推薦《複利效應》這本書。我完全沒有接受星出版的業配。只單純分享我覺得很棒的書,希望對你有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