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G這是心理學

結婚究竟是幸福,還是愛情墳墓?由「社會交換理論」理解婚姻中的關係

社會交換理論

該不該步入婚姻是現代人最苦惱的課題之一。圖\Photo by Sandy Millar on Unsplash

2019 年 5 月 17 日,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家,至今滿一週年,根據內政部戶政司,人口婚姻狀況統計資料顯示至 2019 年底1,相同性別者有 5539 人結婚,不到一年有近 200 人的離婚,難道婚姻真的是愛情墳墓嗎?又或者,結婚的人會比較幸福嗎?

就像電影《誰先愛上他的》敘述媽媽劉三蓮(謝盈萱飾)為家付出一切,可是她無法忍受外遇的亡夫(陳如山 飾)竟把保險理賠留給「小王」阿傑(邱澤 飾),並以兒子宋呈希(黃聖球 飾)的角度,探討及拼湊自己的父親是先愛上誰,又更愛誰,婚後的爸爸真的幸福快樂嗎?

電影《誰先愛上他的》劇照

已婚、未婚者,誰的主觀幸福感比較高?

過去多篇研究顯示,已婚的人往往比未結婚、喪偶或離婚者有更高的主觀幸福感 (Gove, Style & Hughes ,1990 2; Mastekaasa ,1994 3) ;但隨著社會及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女性意識提升及經濟自主後,年輕族群對於婚姻也有不同的看法,出現不婚、晚婚等現象,近期研究更指出臺灣人自評的婚姻幸福感逐漸下降!

在愛情或婚姻的關係中,對於彼此的愛戀,以及身體上的親密接觸,或是長期關係下的陪伴及信任等因素,都影響著我們對關係內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及滿意度!

婚姻會造成愛情變質嗎?端看關係之間的幸福感及滿意度。圖\Photo by Yoav Hornung on Unsplash

關係所感受到的幸福,和你投資的成本及利益有關!

最常被心理學用來討論愛情的理論,就是社會交換理論 Social Exchange Theory ,認為人對於關係的感受及滿意度,取決於他們在關係內所投資的成本及酬賞的評估,一旦對方符合自身所預期的條件後,則會投入關係中,但若有更好的對象出現,就會離開目前的關係。

在這個理論內,有三項主要因素,用來評估對方是不是自己最佳人選,包含比較基準替代比較基準投資模式,前兩者和關係滿意度十分相關。

比較基準 (comparison level) 是人在關係中預期獲得的酬賞,有些人期待在關係中不需要花太多成本,就可以獲得不同的酬賞,像是心靈的契合及交流,或身體間的性愛歡愉,當然也有不在意酬賞的佛系戀愛,每個人的比較基準都不同。

比較水準高者,期待低成本、高酬賞的關係,如果未達到預期,個人離開關係的可能性就會提升;若是比較水準低者,較容易成為不斷為對方付出的犧牲者,較難在關係中獲得酬賞,感到快樂等。

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的一套比較基準,並依照酬賞及滿意度的量值選擇對象。圖\pexels

如果有其他人選,可以提供自己更高的酬賞及滿意度的話,使人離開當前關係的可能性就會提升,這就是替代比較水準 (comparison level for alternatives) 的概念。

就像宋正遠和阿傑的關係,即便中間有一段和劉三蓮的婚姻,卻也沒有使他們之間的感情變糟,兩人有著深遠的承諾及信任,不易因為其他對象的出現,而破壞兩人的關係,因此表示在宋正遠心中阿傑的替代水準較低。

但劉三蓮對宋正遠而言,她的替代比較水準就很高,當他滿足社會文化對於正常男性的期待後,兩人結束關係是遲早的事,因為他有著更適合自己的對象。

【延伸閱讀:秘書幫老闆寫信,誰是男性誰是女性?由心理學「社會角色理論」談刻板印象的形成

電影《誰先愛上他的》劇照

每段關係的所有付出,都是一種投資成本,而投資模式就是,在關係中已經付出、離開時卻無法取回的成本,像金錢與時間等。因此我們也能同理為什麼劉三蓮知道自己或兒子,不是保險受益人時是這麼的生氣,當她為家庭付出一切的時間與金錢後,她的男人都被小王搶走,對她來說,沒有愛情,沒有親情,沒有錢,她一無所有。

多投資,最終都希望這些成本可以回收。也就是進入長期關係,或步入婚姻,所以要輕易結束一段關係也沒這麼容易!

介紹完社會交換理論後,是否覺得天啊!怎麼把我的心內話都講出來了啦(羞),即便不可否認社會交換理論,有許多實證研究的基礎,在關係間也確實存在利益互換及考量的歷程。但長久的關係,絕對不只有單純的酬賞與成本,當然還會有其他因素,如果每個人都在關係中,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酬賞或利益,最後總有一方會是犧牲者。

讀到這裡,你會想難道我還能夠有幸福的婚姻或愛情關係嗎?這樣聽起來大家都在為自己的利益盤算著,擁有幸福的婚姻是可能的嗎?

Photo by Drew Coffman on Unsplash

「公平」,才是免於踏入愛情墳墓的重要因素!

人如果要在關係中感到快樂與幸福,就必須在追求最大利益的同時,也關注彼此間的公平性,也就是雙方付出的成本,和所獲得的酬賞是大致相等的,這也是公平理論 (equity theory) 對社會交換理論的補充。

婚姻會不會帶來幸福感,就在彼此的付出與獲得,是否達致公平感受的平衡狀態。從愛戀關係到步入婚姻,有許多要磨合與適應的空間,就像有些老夫老妻都是某一方在處理家事,但同時他們也知道對方會在育兒等方面幫忙。

最終會走向共享關係,所以也不會特別計較怎麼昨天、今天都是我洗碗、倒垃圾,做了一堆家事,對方只要在客廳翹著二郎腿爽看電視,雖然蠻白目的,有時會被唸但不是常常,因為長期來看是可以達到平衡的 5,但當一方付出過多或過少時,關係也容易出現裂痕,所以關注雙方間的公平感受,是走向幸福婚姻的重要因素!

參考資料:

  1. 內政部戶政司資料
  2. Gove, R. W., Style, B. C., & Hughes, M., 1990, The effect of marriage on the well-being of adults.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11(1), 4–35.
  3. Mastekaasa, A. (1994). Marital status, distress, and well-being: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25(2), 183–205.
  4. 楊文山、王乃琳(2012)。臺灣與香港生活與婚姻幸福感的比較研究。《應用倫理評論》,52,115–139。
  5. 余伯泉、陳舜文、危芷芬、余思賢、李茂興(譯)(2019)。社會心理學(原作者:Elliot Aronson, Timothy D. Wilson, Robin M. Akert, Samuel R. Sommers)。台北市:揚智出版。頁432。

※ 本文刊於2020年05月18日《泛科學網站》同名文章:結婚究竟是幸福,還是愛情墳墓?由「社會交換理論」理解婚姻中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