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上次你前一晚沒睡好,隔天起床肯定覺得超級疲憊,如果還要上班、上學,情緒也不是太穩定。現在最新的研究發現,睡眠不足還可能降低助人意願。但真的是這樣嗎?
或多或少,都聽過睡眠不足和心血管疾病、憂鬱症、糖尿病、高血壓等風險增加有關。
近期,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發表的研究指出,「睡眠不足會降低幫助他人的意願」。
這項研究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科學家 Eti Ben Simon 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教授 Matthew Walker 等人一起進行。
身為研究主要作者之一的 Matthew Walker ,他是知名科普暢銷書《為什麼要睡覺》的作者,曾參與 TED 演講、開設 Podcast,致力推廣睡眠科普知識給社會大眾的學者。
延伸閱讀:書評《為什麼要睡覺》:比爾蓋茲也大推的睡眠科普書
內容目錄
睡眠不足會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助人意願?
研究團隊進行了三項實驗,分別是從微觀的個人層次、群體層次,再到宏觀的全國層次。想知道睡眠不足,是不是會影響人們幫助他人的意願?
想知道睡眠不足對幫助他人的意願有沒有影響,那就得先剝奪參與者的睡眠。因此,在第一個實驗中,實驗者找來 24 位參與者,剝奪了一半參與者一晚的睡眠。
接著,用問卷問他們你會不會想幫助他人等的利他意願。再透過 fMRI 觀察這些參與者的大腦活動,尤其是形成社會認知網絡(social cognition brain network),這區域主要是人們同理他人、了解他人想要與需求的。
結果在實驗一發現,不管是在問卷問到願不願幫助陌生人或熟悉的人,睡眠不足者助人意願都比睡眠充足者低。而 fMRI 的影像圖來看,確實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社會認知網絡的活躍度有顯著降低。
在第二個實驗中,實驗者追蹤 100 多位參與者的睡眠品質,包含睡多長、中間醒來幾次等等的。最後,再請參與者回答是否願意幫助他人的問卷,裡面有很多情境題,像是你會不會為別人打開電梯門、幫助受傷的人,或是街上的陌生人等。
或許,你已經猜到了:那些在前一天晚上睡眠不足者,正是隔天在問卷中回答不太願意助人的人。
不同於前兩個實驗都是自陳式回答,第三個實驗則是分析了 2001 年到 2016 年間美國慈善捐款的數據庫,約 300 多萬筆資料。
如果睡眠不足會影響捐款意願,實驗者就挑進入夏令時間(時間調快一小時,睡眠時間也變少)的那天,看看大家的捐款金額是否有變化。結果發現,捐款金額降低10%。
所以,睡眠不足真的讓人不想幫助別人嗎?
這一系列的實驗,分別從腦科學的生理證據、自陳式回答問卷,以及在現實生活的捐款行為進行分析,來推論睡眠不足是降低助人意願的關鍵。
雖然在實驗一有透過 fMRI 影像提出,睡眠不足者的社會認知網絡活躍性低的證據,讓論點具有說服力。但還是不能忽略在兩項實驗中採取的是自陳式回答,而不是具體的行為指標。
此外,影響一個人願不願意幫助他人的動機有很多。不單單只有睡不睡飽。像是,有沒有額外的經濟能力可以支付、時間是否允許去幫助他人,甚至有沒有足夠的認知能力,可以了解線上捐款的流程。
【想知道更多關於睡眠新知、睡眠建議,可以進一步閱讀「睡眠科學」專題!】
或是,在這個詐騙猖獗的時代裡,人還要擔心自己會不會因為幫助他人而被騙等可能性。以上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很可能成為拒絕助人的原因。
根據這篇研究的結論,睡眠充足與否和助人意願的高低有關連。誠如研究者在論文的摘要寫道:「睡眠不足對助人意願的影響,是個過去沒有被注意到的因素。」
但這依舊需要更多研究來了解,背後兩者是否存在因果關係,能否應用到更大的層次,包含社會、國家等的助人行為等面向上。畢竟,影響一個人決定是否助人的決策有很多。
參考資料
- Ben Simon E, Vallat R, Rossi A, Walker MP (2022). “Sleep loss leads to the withdrawal of human helping across individuals, groups, and large-scale societies“. PLoS Biol 20(8): e30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