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G這是心理學

螢幕閱讀成為新常態!喜歡「略讀」的現代人,還能思考和記憶?

閱讀

當人手一機,數位閱讀已經取代紙本,成為我們的新常態。圖/Unsplash。

螢幕閱讀盛行的今日,我們越來越會找關鍵字,快速掃過段落小標,推論內文的內容,略過中間推論辯證的過程,迅速得到結論,每個頁面停留不到 30 秒,這是你我在螢幕閱讀的 SOP。

我們越來越沒耐心看完一篇長文,且難以回想剛剛讀過的內容,甚至不記得文中的細節或結論,內心依稀只留下對大標的模糊印象,還有沒耐心、容易遺忘等症狀,這些,都是你我的數位日常。

在過去的讀寫文化裡,書寫,是為了避免遺忘新知,然而,現今的社群網路中,取而代之的是社群網站中的「收藏」功能。因為這個不到三秒的簡單小動作,使得資訊被儲存在回頭率極低的後臺中。

面對成千上萬的資訊量,我們發展出更快速且多工處理的技能,但同時卻也逐漸失去重要的能力「思考和記憶」。

或許,讀者不禁會問,難道透過螢幕閱讀的我們,真的變得又笨又懶了嗎?

螢幕「略讀」成為新常態,人們眼睛看哪裡?

Nielsen Norman Group 的共同創辦人尼爾森 (Jakob Nielsen) 在 2006 年研究發現1:人們多以 F 型模式閱讀網頁文字內容。

透過追蹤 232 位參與者在閱讀網頁及線上文本的眼動的情況,多數人會以水平方式快速瀏覽網頁頂端,接續在第二次水平移動中稍微下移,最後垂直向下瀏覽左側的內容。

而研究圖書資訊學的教授劉子明 (Ziming Liu) 和多位眼動研究人員經常將數位閱讀描述為以 F 或 Z 字型(掃式網頁圖文資訊)的眼動方式。

「眼動追蹤」可以發現人們螢幕閱讀時,注意力集中在螢幕左側內容。圖/Nielsen Norman Group。

當讀者在文本中迅速找關鍵字理解脈絡後,直接跳讀至結論,若得到證實,則回到文章中找出支持結論的細節 2,劉子明更在 2005 年的研究 3,進一步指出略讀是螢幕閱讀的新常態。

在螢幕閱讀中,我們根據關鍵字和標題跳讀、略讀,雖能在短時間獲得某項資訊,卻也使得我們忽略其中的脈絡與細節,失去脈絡性的內容,在按下返回鍵前,已經無法清楚記得資訊的細節,並覺察到自己越來越少進行深度且專注的閱讀及思考。

F字型的閱讀方式顯示了人們先水平掃讀標題,再垂直向下瀏覽內文。圖/Nick Babich。

消失的「重複性」,讓我們迷失在資訊之海中!

你還記得自己上次深度且專注的閱讀及思考,是發生在什麼時候嗎?

若要符合深度及專注兩個要素,基本上只有在沒有社群軟體跳出通知、沒有讓人分心的書籤列,或沒有讓人可以不斷點選超連結的紙本閱讀,或飛航模式的智慧型手機上。

在紙本閱讀中,我們會以逐字逐句的方式閱讀,雖然偶爾會跳讀、略讀的情況,但遇到不懂的內容或沒跟上的劇情變化,會習慣往前翻幾頁回到剛剛被略過的段落,重新再看過一次,不斷回到文本中的同一脈絡或概念,研究語言及文學的派珀教授Andrew Piper 稱為重複技術 (technology of recurrence) ,其在幫助我們學習4及長期記憶的固化 (consolidation) 作用都有很重要的影響。

在鼓勵略讀、瀏覽的螢幕閱讀中,我們幾乎不會回頭閱讀看過的內容,一來某天若想回去看時,或許資訊已經過期無法被打開,抑或透過依稀記得的關鍵字搜尋,卻沒有出現在第一頁,在多次失敗後,也使人懶得在茫茫資訊海中回頭找資料。

二來,螢幕和紙本不同的地方就是缺少實體的物理空間,當所有資訊都被放入方掌中的手機螢幕裡,使我們在回想特定段落時,缺少資訊所在的物理線索,可能是靠近左/右側頁緣。

延伸閱讀:現代人通病!看懂《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的心理學,是如何讓人社群成癮?

透過「重複技術」固化記憶,紙本閱讀讓我更深刻且專注地思考。圖/Unsplash。

快速閱讀的現代人,已經沒救了嗎?

身處在資訊爆炸時代的我們,當然還有救

不可否認的是,相較於紙本,螢幕閱讀帶來更多的優勢及好處——我們除了可以避免過多的紙張浪費,以達環保,也可以隨時隨地透過關鍵字在網路引擎搜尋,並取得成千上萬筆資訊,更節省許多來回奔波圖書館的移動成本與時間等等。

不過,現今人們花在螢幕閱讀的時間已經遠遠超過紙本了,此時的我們必須反省:快速略讀的習慣會對我們造成哪些負面影響?這個習慣又是否逐漸外溢到紙本閱讀中了呢

這個時候,我們有必要了解不同媒介閱讀下的優劣,也需要高度覺察所接收的資訊類型及內容,並靈活運用略讀或深入閱讀的方法,才能有效幫助我們吸收新知並深入思考。

也許當資訊類型並非太過艱澀難懂時,我們可以選擇「略讀」來當作節省時間的好方法,但若是碰上深刻、嚴肅的議題或概念時,請讓自己的眼睛放慢腳步、有意識的「慢速逐行閱讀」,才能夠讓我們更容易記住細節且深刻思考。

參考資料

  1. Jakob Nielsen (2006.04.17). “F-Shaped Pattern For Reading Web Content”.
  2. 洪世民(譯)(2019)。回家吧!迷失在數位閱讀裡的你:認知神經學家寫給螢幕時代讀者的九封信。(原作者:Maryanne Wolf)。台北:商周出版。頁106。
  3. Liu, Z. (2005). Reading behavior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Changes in reading behavior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61(6), 700–712
  4. PIPER, A. (2012) Book Was There: Reading in Electronic Time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本文刊於2020年10月23日《泛科學網站》:與紙本閱讀大不同!用螢幕「略讀」的現代人,還有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