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筆記, AI, 成長策略

OpenAI 的護城河,能夠成功挑戰搜尋引擎巨頭 Google ?

OpenAI

OpenAI

隨著 1990 年代末互聯網興起以來,每十年都會出現一個主要的技術平台,他們都催生出了一間新的公司。那下個十年會否就是 AI 技術,推動下一波平台的轉變?

細數過往,個人電腦的興起催生了 Microsoft 、雲端運算催生了亞馬遜的 AWS(Amazon Web Services)、移動裝置(mobile)為蘋果帶來了重生。而 Facebook 則是孕育在社交興起的浪潮中。

在 2022 年,幾乎可以說是大眾見證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快速發展的一年。

不管是在短短五天內、註冊用戶數突破 100 萬的 AI 聊天機器人 ChatGPT,或是 AI 圖像生成工具 DALL-E,都出自 2015 年成立的 OpenAI。

這也讓我蠻好奇,OpenAI 究竟具備了哪些優勢,建立了穩健的護城河,甚至有可能威脅 Google 的搜尋廣告業務?

AWS 如何在雲端市場中立足?

再進一步分析 OpenAI 如何建立強而有力的護城河(moat)時。先來回顧過往平台典範轉移的成功案例:亞馬遜 AWS 。他們又是如何成為雲端市場的領導者(擁有34%的市占率),並建立起護城河?

第一步,AWS 成為基礎設施層(infrastructure layer),提供用戶廣泛的雲端服務產品,像是基礎託管、數據庫、區塊鏈等。

接著,不斷累積先行者優勢(first-mover advantages)。越早開始競爭者越少,能夠獲得的優勢也相對地越多。第三步,獲得資金來管理建構生態系的高額前期成本。

3 個 OpenAI 的重要護城河

回到 OpenAI 又是如何建立護城河?這部分可分成四點來談。

第一,擁有突破性的 AI 技術,為他們帶來龐大的市場機會。

如同 AWS,OpenAI 已經建立了核心基礎設施(像是 GPT、GPT-2、GPT-3 等),未來要進一步發展成用於消費者、企業端的產品等。

目前這些核心的基礎設施已經提供整個生成式 AI (generative AI)生態系很大一部分的動力。目前來說,這生態系約有超過 353 家公司。

第二,成為 Microsoft 的合作夥伴,有更多資金和數據的支持,也更有機會推進基礎設施的發展。

2015 年,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離開了美國創業加速器 Y Combinator,和 Elon Musk 宣布成立非營利研究機構 OpenAI。

在 2019 年 7 月,Microsoft 開始和 OpenAI 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身為合作夥伴的關係,OpenAI 同意在 Microsoft 雲端運算服務 Azure 上運行其服務,用來創造新的 AI 服務 。Microsoft 成為 OpenAI 將新的 AI 技術商業化的首選合作夥伴。

這無疑給了競爭者進入這場 AI 賽局中,有了更難的進入門檻。也成功累積了許多先行者優勢,更擴及了品牌、生態系的競爭優勢。

第三,成立 OpenAI Startup Fund,早期參與新創 AI 產品化的過程,能更快驗證模型、商業中的假設,看見成果。

2021 年 5 月,OpenAI 宣布成立 OpenAI Startup Fund,並正以 1 億美元為新創基金。他們主要尋找能夠在人工智慧領域中,產生變革性影響的早期 AI 新創。

OpenAI Startup Fund 是少數專注投資 AI 項目的基金,除了提供資金外,他們還能給予不少資源,像是可優先使用OpenAI 開發中的新 AI 模型、Microsoft Azure 的資源等。

直到 2022 年 12 月,OpenAI Startup Fund 公布了他們的第一筆投資。有四家新創入選,先後順序分別是:

  1. AI 筆記軟體 Mem (先前有寫過這家新創,概念不新,但透過 AI 技術解決過去沒有被好好解決的問題。這波應用層幾乎都是建立在「用新技術解決舊問題」的劇本。)
  2. 使用 AI 技術的音頻、影片編輯平台 Descript。
  3. 透過生成語言模型(generative language models)發展更直觀的法律工作流程介面 Harvey AI。
  4. 使用 AI 技術的英語教學平台 Speak

透過 OpenAI Startup Fund 可以直接參與新創將 AI 產品化的過程,不僅能夠取得更多模型反饋之外,也能更直接了解、驗證商業中的假設。

延伸閱讀:a16z 對 2023 年科技趨勢觀察: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如何影響遊戲業

OpenAI 有機會取代 Google?

即便 OpenAI 有以上的護城河,可以使他們在面對競爭者有更多的先行者優勢。但能否有足夠的資源挑戰目前的搜尋龍頭 Google,可能還是有難度。

隨著 ChatGPT 的出現,也開始有了會否衝擊同樣是提供資訊搜索業務的 Google。甚至,《紐約時報》報導傳出 Google 針對 ChatGPT 發布「紅色警戒」(code red)。

我認為《Business Insider》報導分析蠻好的。第一,相較於 ChatGPT ,Google 是更廣泛大眾使用網路搜尋的選項。即便 ChatGPT 在一週內帶來百萬用戶,但不可忽略的是,Google 擁有數十億的用戶。

第二, 作為一個破壞者,必須提供比現有工具/產品好十倍(ten times better)的解決方案,才有機會讓現有用戶放棄原來的工具。Morgan Stanley 指出,「目前,ChatGPT 還不存在這樣的解決方案。」

主要 Google 依然有更多的資金,可以投入在 AI 和機器學習中。這也是 OpenAI 劣勢之處。雖然在特定領域中,ChatGPT 可能會挑戰 Google 的龍頭地位。當涉及需要更多創造力的建議時,或許 ChatGPT 比 Google 更好,像是旅行建議等。

未來蠻值得關注的是,OpenAI 如何提供十倍速的解決方案、持續擴大用戶群、獲取資金,並投入更多與 AI 相關的研發。這也會是他們能夠成為下個十年平台的關鍵。

延伸閱讀:電子報平台 Substack 有哪些護城河,能擊退 Revue、 Bulle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