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苦思這週的電子報主題時,看見一則微軟開發類似 Canva 功能的 Designer 產品新聞,讓我覺得實在是很有趣啊。有趣的點有兩個,可以進一步分析科技巨頭對 PLG 所應對的商業策略,以及企業當中遇到的平台風險。
Microsoft 在 10 月 12 日宣布推出一款設計應用程式 Designer。這是以 OpenAI 的 Dall-E 2 為基礎的圖像生成技術,用戶只要輸入文字,就能獲得想要的圖像、視覺設計,以及社群貼文、邀請函等各種版型。
如果你是 Canva 的用戶,想必會覺得上述的這件事聽起來好耳熟,沒錯 Microsoft 在做類似 Canva 的功能。雖然 Microsoft Designer 尚未完全開放,目前可填寫候補名單等待,優先體驗這項應用程式。
在一個月前,身為澳洲獨角獸的 Canva 舉辦首次的年度發表會,推出「Visual Worksuite」。所瞄準的競爭對手不是設計軟體巨頭 Adobe,而是科技巨頭 Google 、Microsoft 旗下的生產力平台: Google Workspace、Microsoft 365 。
Canva 推出的「Visual Worksuite」,主打這是一個設計「任何東西」的平台。整個平台中,不再只是讓人輕鬆設計各種不同版型、圖像等,取而代之的是開發了各種與生產力相關的產品。包含,文件檔案(Docs)、白板(Whiteboards)、投影片和自架網站等。
內容目錄
巨頭面對 PLG 的策略:複製功能、納入平台、提高價格
可以想見的是,Microsoft Designer 勢必成為 Canva 的競爭者。Microsoft 選在此時推出 Designer 的契機,主要和目前 Dall-E 2 的發展狀態有蠻大關係。
2019 年, Microsoft 在 AI 研究機構 OpenAI 上投資了 10 億美元。也因此,Microsoft 擁有使用 OpenAI 的 GPT-3 文字生成 AI 的獨家許可。
延伸閱讀:Canva 重新定義設計:由產品導向式成長 PLG 推動的商業模式
在 10 月初,OpenAI 取消了 Dall – E 2 的候補名單。雖然系統還是在測試階段,但目前所有人都可以透過官網註冊使用。
更重要的是,Microsoft 預計未來 Designer 上線後,會免費提供用戶使用,並提供 Microsoft 365 用戶更進階版本。Designer 將成為 Microsoft 旗下生產力軟體產品之一。
這也就不得不提到作為生產力平台的 Microsoft 365 ,主要透過打包、複製兩種方式,來不斷擴張自家業務。透過不斷打包(bundle)Microsoft 旗下現有產品,從文件檔案 Word、試算表 Excel、投影片 Powerpoint 等。
接著,複製 Saas 新創的功能,拓展新的產品線。像是,與 Canva 功能相似的Designer 。或是,在 Slack 成立 7 年的 2016 年, Microsoft 推出了 Teams,甚至到了 2019 年後者用戶數已超越前者。
新創靠著拆分(unbundle)目前巨頭現有業務,提供更好,甚至是免費的軟體服務來打進市場。
舉例來說,生產力軟體 Notion、協作軟體 Airtable 等新創,都找到現有生產力平台還可以做得更好,甚至重新定義了文件檔案、試算表。
對許多用戶來說,Google Workspace、Microsoft 365 的文件檔案或試算表,基本上是雲端化的 Word、Excel 檔案。雖然能用,但功能上很陽春。
畢竟對巨頭而言,靠著優化現有產品的功能、服務,無法帶來更多的營收。反而,不斷將既有的產品服務打包一起、成為平台,售出給企業端、用戶端,才能獲利。
HeadsUp 共同創辦人 Momo Ong 在 Linkedin 分享了 Microsoft 在打包產品的商業策略三部曲,蠻有趣的。
- 找出現有 B2B 的熱門產品並複製它。
微軟擅長找出那些用戶正快速成長的新創公司,尤其是 以產品導向式成長(Product-led Growth, PLG)為主的新創。如同前面提到的 Slack,只用了 3 年的時間,年度經常性收入( ARR ) 就從 100 萬美元成長到 1 億美元。
但通常來說,Microsoft 所打造的複製品都和他們所對標的產品,在服務、功能等品質上都差一大截。也因此,他們需要接下來的這一步。
- 把新產品加進現有平台中,而且免費提供。
即便複製的產品可能設計得不太好,但當 Microsoft 以零邊際成本的方式,提供給龐大的現有用戶時,一來可以加快產品優化的進程。更重要的是,有誰會拒絕免費的產品與服務呢?
再加上,企業若要購買新服務時,這就意味著要經過漫長的採購、法律和安全審查流程。但直接放進現有平台就繞開這些障礙了。
- 時機成熟時,就會提高價格。
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所以每隔幾個週期,Microsoft 365 就會漲價。
此時也會發現,現有的客戶很難說不。畢竟長期以來,企業內部已經依賴 Microsoft 365 溝通、協作等。如果要換其他工具,一切都要重新來過,進行新的採購、重新上手新的軟體服務等,這都是成本。
過度依賴另家企業的服務,突顯「平台風險」危機
當現有生產力平台的選項不多時,能在市場議價的能力也高。因此,不論是 Google Workspace 或 Microsoft 365 哪天想要調漲時,要嘛就只能乖乖付錢,或是不使用他們家的產品。
不使用特定平台,就突顯了「平台風險」,這也是一個在企業蠻常見的主要風險之一。當一家公司對另家公司所提供的服務、功能等有過度依賴的情形,就比較容易產生風險。
如果當今天長期都在使用 Microsoft 365 的中小企業決定不再使用。這時,它可能要尋找超過十個新的解決方案,才能對應到 Microsoft 365 整個平台所囊括的服務。
除此之外,還要確保每個人都能夠了解如何使用、操作,甚至靠特定服務來溝通與協作。這一切都是成本,所以也很多企業會選擇,繼續購買特定平台的服務。
另個明顯的平台風險則是,在 2021 年 Apple 針對 iOS 隱私權加入新政策「APP追蹤透明度」(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ATT)。這項調整會詢問用戶是否希望應用程式,追蹤他們在網路上的活動。若不希望,則會關閉追蹤功能。
這就使得靠掌握用戶數據與活動的 Meta 受到最直接的衝擊。畢竟無法掌握用戶數據與活動,連帶影響定向廣告效用,廣告商也相繼退出 Meta 等服務,廣告營收開始銳減。
因此,當 Apple 對隱私權進行調整,直接衝擊莫過於過度依賴的 Meta。這樣的平台風險是巨大,且直接衝擊營收,更小規模的公司也可能就面臨破產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