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商業筆記

Microsoft 執行長 Satya Nadella 對搜尋引擎的佈局與想像

Microsoft

Microsoft

「Google 是搜尋領域的 800 磅重的大猩猩。…我想讓人們知道是我們(Microsoft)讓他們跳舞,我認為那將會是美好的一天。」

以上是 Microsoft 執行長 Satya Nadella 在接受《The Verge》採訪時說。他也提到,在搜尋領域做了 20 年的他,一直在等待為搜尋帶來更多競爭的一天。

這樣的佈局和野心,在 2017 年由他著作的《刷新未來:重新想像AI+HI智能革命下的商業與革新》一書,能找到一些他對於未來科技的想像和蛛絲馬跡。

而且蠻有趣的是,《刷新未來》裡有好幾段敘述,從現在來看都預言成真。像是,「我們的目標就是做出擁有人工智慧的工具,並融入到所有個人助理、應用程式、服務及基礎設施中。」現在看來也都正在發生中。

在眾多科技巨頭的接班者中,Nadella 確實帶領曾經錯失搜尋、手機等領域的 Microsoft 走出新局。

雲端運算革命,催生 Microsoft 新事業搜尋引擎 Bing

身為老微軟人的 Nadella 在 2014 年接任執行長。按照《刷新未來》中的分類方式,可粗略將 Microsoft 的事業體區分為三大版塊:PC 和伺服器、雲端、後雲端時代(混合實境、量子運算、人工智慧)。他都參與過這些時期。

在第二章〈穿越 Windows 看見雲端〉,他花了蠻長的篇幅在回顧 Microsoft 如何建立 Windows 、Office 以外的競爭力:雲端事業。

值得一提的是,Nadella 在 2008 年 1 月,曾接任線上搜尋與廣告事業部工程部主管。 他負責的業務正是首批從雲端誕生的新事業 Bing。

2008 年以前,Microsoft 呈現腹背受敵的狀態。過去,維持財務命脈的 PC 出貨量一直沒有成長。

再加上,當時 Microsoft 錯過行動裝置、搜尋服務的熱潮。Apple 和 Google 的手機、平板電腦銷量攀升外,線上搜尋和廣告的營收都大幅成長。

在這時間點前後,2006 年 Amazon 也推出了雲端運算服務 AWS。在陸續的幾年內,開始獲利,到現在成為全球 AWS 市占率最高的雲服務。

這邊蠻有趣的是, Microsoft 選擇了雲端事業可總結兩點。第一,和前任 Microsoft 執行長 Steve Ballmer 的佈局有關。他想建立除了 Windows 和 Office 以外的競爭力。

第二,雲端服務是必然到來的未來。1980 年代,由 Microsoft、Apple 等推動 PC 革命,讓人不管是在住家或公司都可以更輕鬆使用電腦。

到了 1990 年代,主從式架構(Client-server model)成為主流,但隨著資料不斷增加,也大幅增加維護伺服器的成本。再者, Amazon 、Goolge 等崛起,也都超過伺服器的能力。

這些都推動了雲端服務的出現。也就是,雲端服務提供者在全球購買龐大的資料庫中心,接著低價租給用戶。

從「搜尋引擎」到「答案引擎」,讓 AI 成為人類工作的 Copilot

在 2 月 7 日的 Microsoft 發布會上,Nadella 談了網路至少有在 3 個平台的轉移,誕生在 PC 和伺服器的網路,隨著行動裝置和雲端的出現,有了更多的發展。

他點出一個蠻重要的問題是,「AI 會如何重塑網路?」他認為,有兩件事正在發生。

第一, 對話智能代理人(conversational intelligence agents)的出現。無論是 ChatGPT 或是 new Bing(Sydney)等,都將成為人類工作中的左右手,如同「Copilot」的角色。

有了對話智能代理人的角色後,理想上不用再從頭開始撰寫文案、設計等,可以直接從生成出的內容或圖,進行微調,到用戶覺得最理想的狀態。

第二,搜尋領域的新典範。Microsoft 副總裁 Yusuf Mehdi 表示,「全球每天約有 100 億次的搜尋,但粗估有一半都沒有得到理想的答案。」

Nadella 在《The Verge》的訪談中,談得更精闢 new Bing 不僅是搜索引擎,它是個「答案引擎」( answer engine)。

把 ChatGPT 的聊天功能整合進 new Bing 中,除了能夠回答問題之外,還可提供相關參考資料等。但和 ChatGPT 不同之處,在於它建立在更複雜、更大的下一代模型(Prometheus)上。而且也對模型做了很多在搜尋方面的優化。

new Bing 有幾個特別之處:更好的搜尋結果、直接在側邊欄顯示「更完整的答案」(不用再點開、瀏覽多種結果)、全新的聊天體驗(可以持續追問,問到更多細節等,提供相關連結),以及在問答過程中,用戶也能獲得新靈感。

Microsoft
Microsoft

Nadella 對 Microsoft 曾錯失搜尋領域的時機點,在書中寫下了這段話,「我們還沒有能力推出能與 Google 競爭的產品。」

讀到這段,不知道當時 Nadella 是認為未來真的有能力推出與「800磅大猩猩」匹敵的產品。還是,這只是種「成長心態」的展現。

不過,時隔六年再回頭看這段話,目前的 new Bing(Sydney),無疑都讓 Google 在搜尋領域中感受到威脅。

有了 OpenAI 的助力,Microsoft 挑戰搜尋領域確實是個沒有包袱的競爭者、Game changer。而且,在短短 48 小時內,有超過 100 萬人加入了 new Bing 的候補名單

延伸閱讀:AI 趨勢 (1):解放人類想像力,成為人類工作的 Copilot

推出 new Bing,瞄準搜尋廣告市場

與其說 Microsoft 想擠下搜尋引擎龍頭 Google,倒不如說這步棋瞄準的是光在 2022 年,有超過 2000 億美元的「搜尋廣告市場」。

而且 Microsoft 在與發表會同日的電話會議中也表示,「未來這個領域仍有機會繼續成長」。

目前,Microsoft 的兩大數位廣告業務是搜尋和新聞廣告、LinkedIn 行銷解決方案。在過去的 12 個月裡,廣告總收入接近 180 億美元。這項業務還持續盈利。

負責財務業務的資深副總裁 Philippe Ockenden 表示,「搜尋廣告市場的佔有率每增加 1%,Microsoft 的廣告業務就有望增加20億美元的收入。」

搜尋引擎的收益來源,來自「拍賣」(auction)的廣告形式。廣告商出價、競標符合他們產品或品牌的搜尋關鍵字。這是個兩邊客戶都重要的「雙邊市場」。

也就是,必須同時滿足廣告商的關鍵字曝光(優化線上拍賣機制)、使用者搜尋結果的關聯性。可以想見的是,隨著 new Bing 的推出,這兩件事更容易優化與滿足。

因此,在電話會議中,他們對於未來的搜尋廣告想像是:廣告將變得更加個性化,雖然用戶可能會看到更少的廣告,但這對廣告商的價值更高。

最後,未來 Microsoft 有可能收購 OpenAI 的傳聞,也是許多人討論的焦點。包含我自己也曾寫過一篇。當時的結論是,Microsoft 想買不見得 OpenAI 想賣,主要因為 OpenAI 的股權設計議題。

但在看了《刷新未來》後,從 Nadella 回答「什麼時候適合合作,而不走收購?」這題時,有了新想法。

他表示,這個問題,答案用另一個問題來回答最貼切:「怎樣才能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合而為一?還是維持兩家公司?」

回顧過往幾次 Microsoft 的收購案,從買下專業人脈社群 LInkedin,或是 Xamarin 等。 他說了一段蠻值得玩味的一段話:「成功的收購都從合作開始,最初也都先從審慎分析客戶需求開始。」

或許在對的時機點下, Nadella 就會想買了。

總之,不論是從《刷新未來》,或是各種訪談中,都能感覺到 Nadella 是個把局看得很透徹的領導者。在書中,他蠻不避諱去談過去錯失的幾個大趨勢,行動裝置、雲端運算等。但或許只有承認、接納自己的不足,才有往下拓展新邊疆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