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G這是心理學, 心理諮商, 正向心理學, 正念冥想

今天的你幸福嗎?正向心理學研究:越快樂越成功

幸福

Photo by S&B Vonlanthen on Unsplash

想要擁有成功的人生嗎?那你得先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先成功才快樂,還是先快樂才成功,這個世紀謎題成為正向心理學家最感興趣的問題。為了解答,心理學家找來一百萬人進行研究。

「如果有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寄生上流》的台詞一語道破,我們對於快樂和美德的想像。想著直到我成功、賺很多錢的那天,我也會很快樂、很幸福。

幾乎沒有一篇影評提到金家中的匾額「安分知足」,與影名及劇情達到完美地諷刺。電影《寄生上流》劇照

或是,我們可以不必在達到成功前,就選擇讓自己更快樂呢?

經歷多次化療、30歲女歌手Jane Marczewski在美國達人秀(America’s Got Talent)唱完原創曲目「It’s OK」後,說道「你不能等到生活不再艱難時,才選擇快樂」。

關於她,非常值得一讀瓦基〈2021年最動人心弦的歌唱選秀故事 Nightbirde – It’s OK〉。

為了解開這道世紀謎題,團隊不只有心理學家萊斯特(Paul Lester)、迪納(Ed Diener),更正向心理學OG級學者aka正向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一起進行研究。

或許你已經知道結論了:「更快樂的人,會大大增加在工作中成功的機會」。

越快樂的士兵,在工作表現上也更成功

研究為了能夠蒐集到大量的數據,決定和美國陸軍合作,花了快五年的時間,追蹤將近一百萬的士兵,測量他們進入軍隊後的心理健康狀況,包含感受到的幸福感、樂觀情緒等,並追蹤這些士兵在軍隊中的表現,像是因為工作表現、英勇行為等獲得哪些獎項。

「雖然我們已經預期到幸福感、樂觀情緒對績效很重要,但我們沒想到這些感受和情緒的重要性,遠遠超乎意料。」研究團隊在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的文章中寫道。

Photo by Sam Manns on Unsplash

在研究中的近100萬士兵中,只有12%的人(將近12萬人)在五年內獲得獎項。其中,最快樂的士兵(前25%的群體)獲得的獎項,是最不快樂的士兵(後25%的群體)的四倍。

而且更深入研究軍官、士兵的身分,以及不同性別、種族、教育程度等,這樣的差距依然存在。

換句話說,幸福感、樂觀情緒不只對員工績效很重要,而且它們都預測員工的表現。

即便過去就有其他研究指出,快樂的員工在生產力表現會更好。但是這個最新的研究,發現更快樂的軍人,在一系列的項目上都有更顯著地表現。

延伸閱讀:正念是什麼?每天只要 10 分鐘就能減壓、不焦慮
Photo by Benjamin Davies on Unsplash

怎麼做才能感到快樂、覺得幸福?

當然,該如何做才可以感受到幸福、快樂?或許,你已經想到盡量少抱怨、多接近有正能量的人

試著寫下「感恩日記」,每天寫下3件值得感恩的事,感謝那些改變你生活的人事物。

生活中有沒有那種時刻是當別人幫助你、給你回饋時,即便這件事非常小,但在那一刻,你是真的發自內心地被溫暖到,甚至會想感謝他的呢?

Photo by Gabrielle Henderson on Unsplash

或許,你曾擁有這樣的片刻,但可能時間過了太久,想不太起來。沒有關係。懷有感恩之心,一直是正向心理學非常強調的概念。不論感謝事情的大或小,只要你覺得對對方充滿感謝的,就可以記錄下來。

有人說寫下值得感恩的事,人就會更快樂。其實應該說,開始擁有感謝的視角對待生活之後,一切都會發生改變,以前可能動不動想要抱怨,但現在可能會覺得我擁有許多值得感恩的事,心靈也更富足。

關於更多實踐幸福的方法,也可以參考研究團隊在《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評論》(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上所寫的〈Top Performers Have a Superpower: Happiness〉。

後記

這篇雖然是個非常common sense的題目,我原本以為這可以很快就寫完,但寫稿時間完全超乎我預期。幾乎不會拖稿的我,大概推遲了兩週的時間才把它完成。

中間讀到瓦基的文章,看完整支Jane Marczewski的表演影片,我一整個哭到不行。不知不覺被她的歌聲療癒,覺得很多煩心的事,真的隨著她唱出的「 It’s Okay」,而好像也沒有這麼心煩。

你不能等到生活不再艱難時,才選擇快樂」這是她的人生信念,看完之後也讓我有很大的衝擊。

究竟幸福、快樂的樣子,是什麼?即便我們都知道快樂是可以選擇的,但當煩心的事情發生後,我們第一直覺依舊燃起內心負面、不爽的聲音。

沒有答案,我想是不好寫的原因。我們都期望自己擁有更好的表現,甚至是取得成就,但該如何做?我們以為只要持續不斷努力,終究會抵達目的地。

可是卻沒有發現這樣的自己,越來越不快樂。即便我知道長大成人後,談快樂、談幸福或許有些天真,畢竟太多事情可以讓人不開心,卻忽略了還是有事情可以讓自己覺得有成就感。

手機跳出的按讚數、社群間酸民的留言、別人的一句話,都有可能讓我們感受到滿滿的不開心、惡意,或是敵意,在人人都擁有社群,可以切換成不同虛擬角色的時代裡,我們似乎更脆弱,更容易體驗到負面情緒。

要怎麼做才能夠感受到快樂?也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找尋的。

當然,以研究這些為主的正向心理學,肯定有些答案,這也是為什麼我想這篇的原因,但這些內容卻也很容易變成雞湯,在取得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大概是寫這篇最困難的地方。(希望沒有這麼雞湯,也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對幸福的思考)。

「追求卓越,成功自然來到」這是印度電影《三個傻瓜》中的台詞,如果把卓越換成快樂,同樣成功也會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