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讀物, 寫作技巧, 寫作白話文, 寫作閱讀

想學「卡片盒筆記法」? 3 步驟輕鬆掌握寫作沒煩惱

卡片盒筆記法

Photo by Gabrielle Henderson on Unsplash

「筆記寫得好,寫作沒煩惱」,幾乎是《卡片盒筆記》一書的註腳。透過不同的筆記方式,也讓人重新思考我們對於寫作、輸出是不是可以更簡單。

不同於上篇文章「書評《卡片盒筆記》:打破寫作既定印象,3 個概念讓你輸出毫不費力!」側重在心法、原則的部分。

接下來,將更深入講解「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的 3 種主要筆記形式、步驟。

為什麼需要學「卡片筆記盒法」?

卡片盒筆記》作者艾倫斯(Sönke Ahrens)把「卡片盒筆記法」,比喻是另個有別於人腦的外部系統。它所做的事情,就是記憶、儲存你的想法和論述。我們的大腦應該做更重要的是,那就是「思考」。

但隨著資訊越來越發達的現在,我們不斷吸收各種資訊,記憶和思考都同時交由大腦來處理,兩項功能都在爭奪同一大腦的注意力和資源。

筆記其實就像是各種社群媒體、科技工具的好處就是:「記憶外部化」。

基本上,透過筆記,你已經把這些概念用自己的話說,已經逐漸內化成你的知識。只要再反覆瀏覽,會幫助你記得更深。

當記憶外部化後,其實就會讓人有更多的時間和注意力,去「思考」更多關於你想發展主題的想法

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蒐集筆記、按順序存放、寫成文章

回想一下,我們過去記筆記的方法,都蠻直觀的。看到覺得值得紀錄的想法,就把他一字不漏地抄寫下。有的隨易記在紙上、有的則是在手機某個筆記app裡。

但他們都有個共通點:那就是你幾乎不會再回頭複習這些筆記。可能甚至會忘記有這些筆記的存在。

要實踐卡片筆記盒法,有三個步驟:「蒐集筆記、按順序存放、把筆記寫成初稿,並校訂修正」。

至於筆記該如何寫?又可以細分成靈感筆記、讀書筆記和永久筆記。

實踐卡片盒筆記的三步驟。製圖Vicky Ho。

隨時記錄想法的「靈感筆記」

靈感筆記(Fleeting Note)不管是在工作或生活中,總會有那麼一刻,想到一些有趣的點子或想法。或是,可能讀到、聽到別人有趣的觀察和看法。

把它記錄下來,就是「靈感筆記」。

我得承認我是一個很少做筆記的人,通常我都把我讀過的內容、或是有趣的觀察和想法,直接輸出成一篇篇文章。

但從無到有,寫成一篇千字文章,雖然對我來說不是太難的事,但寫久了其實對我來說蠻消耗的。因為我通常會一氣呵成寫完。(非常不建議這種寫法)

前陣子,回頭看了以前在大學寫部落格的文章,突然發現那陣子的產量不僅很高,而且 3000 字還是標配。

在讀完《卡片盒筆記》後,我認真思考這個差異。結果發現關鍵真的就在於「筆記」。對大學的我來說,我很喜歡透過文章,更精確來說其實是筆記,解決我生活上的困擾,或是記錄一些有趣的事。

尤其是「靈感筆記」。草草記下像是在工作上遇到的挫折,下次可以如何改善;或是,在圖書館讀了哪本書,作者有哪些有趣的見解等。

其實,只是簡單記下當下的情緒、想法,這個習慣性動作卻大幅提升我的寫作產能。雖然說不同性質的文章還是會有差異,但也讓我發現「靈感筆記」的重要性。

thinking
Photo by jose aljovin on Unsplash

用自己話理解的「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 (Literature Note),又可以稱為文獻筆記。但我覺得讀書筆記比較能夠體現它的概念,所以下面提到的時候,都會用讀書筆記來作替代。

當聽到、讀到某個有趣或不同的見解後,靈感筆記是你草草記錄下的內容。那讀書筆記,就是將這些見解,經過消化、輸出成為你的產物

所以在讀書筆記中,無論如何你必須用你自己的話,而且必須精簡地把某種概念解釋清楚。

最好的狀況,就是你可以用自己的話解釋給別人聽,別人還能聽得懂,這表示你真的學會了。

卡片盒筆記》的作者建議,在讀書筆記中,需要把筆記和書目資料,像是註明文獻的名稱、作者、年份和頁數,放在一起。

書寫就是一種闡釋,用你自己的話寫出來。

Photo by Lilly Rum on Unsplash

已經是文章半成品的「永久筆記」

不同於靈感筆記、讀書筆記,只有永久筆記(Permanent Note)可以放進卡片盒中。

雖然永久筆記被稱作筆記,但我覺得在這裡它更像是「已經是半成品的文章」。

在卡片盒筆記中,有個很重要的前提是「所有文章的雛形都是『由下而上』進行的」。基本上,和我們一般對於寫作的看法完全不同。

大眾對於寫作的想法比較多是,先有個大題目、初步靈感後,就開始邊查資料邊寫,如果順利的話,就可以寫成一篇文章。

但如果沒這麼順利,就很有可能查到可以推翻你一開始論點的資料,那就非常有可能要打掉重練。

「卡片盒筆記法」就是要改善寫到一半卡關、被資料推翻論點的問題。透過瀏覽現有的靈感筆記、讀書筆記,反覆閱讀,我們就會逐漸從這些現有資源中,形成某個書寫主題。

這些出自你手的筆記,肯定需要你獨特的觀點、想法。但是觀點不會再你要寫作時憑空出現,而是在這過程中不斷累積,推翻原先假設,重新修正,建立合適的解釋方式。

蠻推薦參考瓦基這篇:正確使用卡片盒筆記法的六個關鍵步驟

3 個卡片盒筆記法的關鍵

我們通常會習慣將同主題的筆記放在一起,透過「主題式」的方法,去分類。但在卡片盒筆記法中,則是用「索引編號」的方式分類。

比如說這張卡片和 1-1 的卡片有相關,那就會把它放在他的後面,並用分支的方式來編碼,像是 1-1a 依序下去。

索引卡片的編碼方式。取自:zettelkasten.de

另外,在卡片盒筆記法中,強調幾個關鍵原則,我把它整理成 3 個。

  1. 一張筆記,只寫一個概念:顧名思義,內容要盡量精簡,不超過一張卡片的長度。文章的最小單位是筆記。這點和過往筆記法,最不同的地方就在不必浪費太多時間寫完一個盡善盡美的筆記,而浪費太多時間。
  2. 建立索引,創造知識的點線面:每一份筆記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每寫完一張卡片,需要思考這張卡片和其他卡片的關係,並且把它放入其中。以及,它可以和哪些卡片,埋入不同的內部連結。
  3. 寫過的筆記要反覆閱讀、練習回想:雖然說卡片盒筆記法是一個外部系統來幫我們記憶,讓人有更多時間和心力放在思考上。但要記住重要知識和資訊,需要經歷收錄、儲存,以及提取三步驟。

後記

在現代科技發達的時代,透過紙筆來幫助我們寫筆記,一來不好收納,二來內部連結其實建立的方式也不如數位工具來得方便。

所以,其實可以嘗試看看,透過數位工具,像是個人使用上不需要費用的 Obsidian、台灣人開發的 Heptabase 等,來建立卡片盒筆記。

延伸閱讀:筆記救星 Heptabase:結合 Notion & Figma 優點提高生產力

目前我是透過 Obsidian 來記下我的筆記,主要它對我來說是比較方便的。因為身為內容創作者,需要的功能不多,包含紀錄內容、放置內部連結,讓我看出目前的輸出軌跡等。

在使用 Obsidian 需要懂一些 Markdown 語法,用起來會比較順手,但這部分真的就是 learing by doing 。慢慢適應就會越來越順手,另外,蠻推薦YouTube頻道「簡睿軟體頻道」,裡面講解很多關於如何使用 Obsidian 的技巧。

追蹤 OMG 這是心理學的 Instagram Facebook ,解鎖更多有趣的心理學新知!